历史学(师范)
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
学制四年 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

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按照新时代国家历史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人才需求,立足辽宁,面向东北,旨在培养政治素质好、职业道德高、历史学功底扎实、教育教学技能精湛、自主学习能力强、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,能够胜任教学、管理、研究工作的优秀中学历史教师。
二、核心课程
中国古代史、中国近代史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、世界古代史、世界近代史、世界现代史、世界当代史、中国历史要籍选读、外国历史要籍选读、中国历史地理、中国史学史、西方史学史、史学概论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、历史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等。
三、办学特色
本专业立足辽宁、服务全国、面向世界,注重发挥辽海历史文化的自身优势,注重史学基本素养的培育以及分析、归纳、表达能力的塑造,全面提升学生的从师素质,同时,注重教育的个性化,指导学生关注、研究历史、现实问题,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合作,形成联合育人机制。
四、各省录取情况

五、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
报考本专业不提科目要求。
历史文化学院
学院官网:https://lishi.lnnu.edu.cn/
微信公众号:歴院团委(lnnu_ls)
一、学院介绍
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1974年建立的政史系,1979年开始招收历史专业本科生,1980年正式独立建系,2003年10月更名为历史文化旅游学院,2023年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。

二、师资力量
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,教授9人、副教授12人、讲师23人,博士生导师6人,硕士生导师35人。其中,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3人,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2人,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7人。
三、学科专业
学院目前下设历史系和考古文博系,开设历史学(师范)、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。历史系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;考古文博系拥有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,以及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四、教学科研平台
学院拥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,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(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)、辽海历史文化研究中心(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)、辽宁省教育厅校地校企宗教问题研究院、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—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智库。辽海历史研究团队是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。
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,考古学团队为辽宁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队;历史学(师范)专业为教育部“双万计划”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、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、省级特色专业,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教育部“双万计划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、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。
五、教学科研成果
近年来,学院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,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29项,其中重大项目1项,冷门绝学团队项目1项,重点项目2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9项,省级项目60余项;学院教师共发表各级各类论文1000余篇,多篇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《红旗文摘》等全文刊登和转载;出版著作及教材近百部;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12项、三等奖13项。学院现拥有国家 “十一五” 规划教材1部,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,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,省级精品课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,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3项,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,1部本科教材获评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。
六、国际交流
学院先后与日本山口大学、富山国际大学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,并先后邀请美国、日本、加拿大等国学者和国内学者50余人来院讲学,同时,学院教师有30余人次赴国外讲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。
本科专业
历史学(师范)、文物与博物馆学
硕士点
中国史(一级学科) 世界史(一级学科) 考古学(一级学科)
学科教学(历史)(专业学位) 文物(专业学位)
博士点
中国史(一级学科)
博士后流动站
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(辽宁省唯一)